腕表百科>趣味

陀飞轮手表是什么 陀飞轮结构

很多刚接触手表的品牌也许不知道陀飞轮手表是什么?下面腕表之家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!

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·宝玑先生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。是指装有"旋转擒纵调速机构"的机械表,陀飞轮机构,是为了校正地心引力对钟表机件造成的误差。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,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转动,以一定的速度不断的旋转,使其把地心引力对机械表中"擒纵系统"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,提高走时精度。

陀飞轮手表是什么 陀飞轮结构

普通的机械表,由于擒纵系统中的游丝会受到松紧度、金属疲劳的影响,摆轮摆动的规律也会受到地心引力的影响,所以误差较大。陀飞轮擒纵调速装置在克服上述一系列影响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。特别是当年的怀表时代,这种旋转擒纵机构对于钟表的走时精准性有很大的提升。虽然如今的手表要面临更多的位置变化,陀飞轮调校精准性的能力有所减弱,不过,陀飞轮仍然作为顶级制表工艺,被大多数喜爱机械制表的表迷所追捧。

陀飞轮的创意在于,将钟表核心的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(Carriage)之内,使框架围绕轴心——也就是摆轮的轴心规律性地做360度旋转。这样,原本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,因而当表搁置位置变化的时候,擒纵机构不变,造成了擒纵零件受力不同而产生了误差;当擒纵机构360度不停的旋转起来的时候,会将零件的方位误差综合起来,互相抵消,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误差,甚至消灭。目前,大多数陀飞轮是1分钟转一圈(360度),也是业内公认的理想旋转速度。

工作原理

陀飞轮的原理就是当钟表在垂直位置时补偿地心引力的作用。

换句话说,当一只钟表处于垂直位置时,由于来自地心引力的作用,它的调节控制器,即是其摆轮、游丝和擒纵器,会在每一下摆动时发生难以觉察的快慢变化。

如果把调节控制器装设在一个每分钟转动一周的“笼框”上,即可获得一系列的垂直位置。这样便可以使钟表走动时十分准确,并能够互补误差。

这个原理看来十分简单,但实施起来却是另外一回事。原因之一便是“笼框”和陀飞轮的重量不能超过0.3克或0.013盎司——相当于一片天鹅羽毛的重量或两片鹦鹉羽毛的重量。另一原因是,它由72个精细组件组成,而其中大部分为手工制作!

宝玑的陀飞轮原理与技术持续了一百多年,一直没有重大的变化,直到1920年代,德国的Albert Helwing (Deutsche Uhrmacheerschule的技术部门主任)发明“浮动陀飞轮”(flying tourbillon,或称为“飞行陀飞轮”),它是一种没有支架(bridge)陀飞轮,为的是让陀飞轮尽可能地扁一些(as flat as possible).这一种自由立式框架(free-standing cage)是Albert Helwing发明的目的。

Albert Helwing回忆他的发明时说:框架的重量仅700mg,没有人相信它足够有力。因此我在框架的一侧也系了一条,重量是250克。这样,在通往Deutsche Uhrmacheerschule的入口厅展示箱内,我悬挂了这个浮动陀飞轮装置,这一挂就是4个星期,所有的批评言论通通沉寂下来······

陀飞轮表代表了机械表制造工艺中的最高水平,整个擒纵调速机构组合在一起并且能够转动,以一定的速度不断的旋转,使其把地心引力对机械表中“擒纵系统”的影响减至最低程度,提高走时精度。由于其独特的运行方式,已经把钟表的动感艺术美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,历来被誉为“表中之王”。

陀飞轮表的创意在于,将擒纵机构放在一个框架(Carriage)之内,使框架围绕轴心也就是摆轮的轴心做360度不停的旋转。这样,原本的擒纵机构是固定的,因而当表搁置位置变化的时候,擒纵机构不变,造成了擒纵零件受力不同而产生了误差;当擒纵机构360度不停的旋转起来的时候,会将零件的方位误差综合起来,互相抵消,从而消灭误差。目前陀飞轮一般是1分钟转360度,也是最理想的旋转速度。

陀飞轮的结构一向很神秘,也都被名表拿来宣传,能研发出有特色的陀飞轮表,也是表现出它的技术能力,证明是一家了不起的表厂。陀飞轮是相当精密的结构,在怀表流行的年代,有能力独立制作出来陀飞轮怀表的大师,受到世人的尊敬,因为在那个年代,加工母机没有现在的精密,所有的零件都要依靠手工,以传统的制表工具,将零件一个一个地制造出来,当然每一个零件的尺寸都要相当精密,才能让这陀飞轮正常并准确地运转。就因为制作难度高,所有能制作出陀飞轮怀表的人,就称得上钟表大师。

自从宝玑Breguet大师于1790年发明陀飞轮这种具有抵抗地心引力所造成的误差之陀飞轮装置,一直到1950年,在这160年的岁月里,全世界出现了具有陀飞轮装置的怀表及手表,数量不多,大约只有600只,但却有不少的经典名作。

近代陀飞轮被大量制造,种类花样也越来越多,价格也高低不齐,有太多品牌投入生产,但往后的保养问题就很头疼,尤其是这种陀飞轮装置的手表,几乎瑞士所有品牌都要求送回原厂维修,就技术上而言,回瑞士原厂保养是最正确的,因为具有陀飞轮装置的表都相当精密,未经充分完整训练的技师,的确无法胜任。送回瑞士维修,最大的问题是时间较长,大约3至6个月,保养费、运费,还有维修保养费,加起来也很可观。

如果真要维修,不但要细心,也要注意机板及及陀飞轮组件,要维持原状,不可刮伤。螺丝刀要磨到与螺丝帽的沟槽相符,松开螺丝时才不会让螺丝受伤。如果要夹出零件,最好是镊子与零件的平面成90°,才不至于使小零件的表面受伤。组装回去时,尽量使用柳条拨弄零件归位。油不可点得太多,微调快慢针也要特别小心,否则容易让陀飞轮的组件受损。

同类热门百科

分享 更多